严监管+高质量,助力上市公司提质增效

2019-09-06 17:53 国内 1阅读 投稿By:财经数据
 

日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七次会议,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问题,并再次强调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一重要议题。

1.在实践中落实注册制理念

金融委在会议中特别提到了“科创板”,指出要以科创板改革为突破口,加强资本市场顶层设计,完善基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在上市公司审核方面与以往的审核流程不同。注册制降低了对上市公司盈利方面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注册制是“放水”。

注册制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理念和标准,正在具体实践中逐步落实。今年3月份,科创板开始接受科创企业上市申请,截至8月份,虽有部分企业主动撤回申请材料终止审核,部分企业补充财务数据中止审核,但总体来说,“过关”还算顺畅。

8月30日,证监会网站发布公告称,不予同意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恒安嘉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恒安嘉新成为科创板首家注册申请被否企业。证监会认为,恒安嘉新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控缺失以及会计差错更正事项披露存疑等问题,与《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不符。9月2日,恒安嘉新发布声明称,公司充分尊重证监会的决定,将严格按照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管理。

2.科技赋能加大监管力度

“优化存量”是交易所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日前,沪深交易所分别披露了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半年报情况。从数据上来看,今年上半年,3000多家上市公司整体运行平稳,蓝筹公司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在大部分上市公司平稳运行之外,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几起重大“黑天鹅”事件也给资本市场监管敲响了警钟。近日,沪深交易所公布了上市公司违规处分情况。数据显示,上交所上半年共查处案件86份,较上年同期75份有所增长;深交所方面,从年初至8月18日共发出纪律处分决定书62份,处分总量较去年同期37份明显增长。

为提升监管力度,沪深交易所采取多种手段提高监管效能。近日,上交所上线运行了公司画像系统。据了解,该画像系统建设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借助大数据、文本挖掘等技术支撑,分门别类,突出重点,筛选优秀公司,揭示风险公司,为后续监管与服务提供科技辅助手段。

3.“在地化”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如何从源头上助力上市公司发展,也是交易所探索的重要方向。交易所从服务上市公司扩大到加强与上市公司所在各省市联动,全面支持上市公司融资和发展。

据了解,深交所已与多个省级政府深化战略合作,主动对接地方发展需求,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良好成效。

8月末,深交所还在山东省8个地市开展资本市场“服务周”活动,充分对接当地政府和企业特色需求,达成多项合作成果,包括发挥深交所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山东科技项目与产业金融资源对接。

总而言之,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深交所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上市公司生态圈,在市场体系、行业体系、信披规则体系、服务体系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针对各地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特色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深耕地方资本市场培育工作,提升“在地化”服务精准度。截至目前,深交所已与广东、浙江、吉林等多个省进行了战略合作。

声明:财经数据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财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