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估值再惹争议,会在AI下成为新的风口吗?

2023-06-03 10:16 国内 1阅读 投稿By:马原林

6月1日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乘AI浪潮跻身万亿美元市值的英伟达,该公司CEO黄仁勋,计划前往中国与这一全球最大芯片市场的科技公司高管蓬头灰面,被传出的行程访问等企业名单中也包括腾讯、字节及小米,尤其是后者正快速进入到智能汽车领域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雷军和黄仁勋到底会不会擦出火花呢?

近期,小米公布Q1财报数据之后,外界对公司基本面变化,有了更多的感知和改观,与此同时,市场也开始频密的关注到小米在AI时代更深入的布局与机会。

据了解,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近14亿台,这是自2017年以后再次触及的较高水平位置。但根据相关数据,自2021年Q3至2023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连续录得7个季度的负增长。

当中,接连受到全球通货膨胀、供应链限制、地缘政治等不利的事件影响,智能手机品牌商也被迫减产;供应链问题缓解后,全球经济体相继步入后疫情时代,出于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及需求减弱,消费者换机周期无奈又被进一步拉长,这或许是智能手机行业不断走弱,甚至内部分化的背后因素之一。

u=4208435773,3609306923&fm=253&fmt=auto&app=120&f=JPEG.webp

在小米公布的Q1财报中,最让人感到意外莫过于存货,小米Q1存货金额426亿,按季度环比加速减小,降低至近9个季度的最低水平,并与2020Q4的存货金额相接近。

要知道,一家公司的存货水平要跟其在正常经营年景下的营收规模相匹配。所以笔者选取了疫情出现前的2016-2019年小米存货与营收占比的平均值15.65%作为参数,并假定在公司今年营收波幅进一步稳定、收窄前提下,推导出全年预测存货金额或处407-438亿区间。

从已公布数据来看,小米的存货金额仅录得426亿,提前落入了这一预设区间。所以,笔者认可小米在Q1亦基本完成了降库存的任务且回到合理与健康的水平的判断。值得留意的是,Q1存货的去化加速,建立在智能手机ASP与毛利率提升基础之上,属于“涨价去存货”的表现,与减价打折去存货的做法,有云泥之别,再次体现出小米对业务和渠道及供应链效率的较好把控,可根据对外部环境变化捉住窗口期快速作出响应,这样的核心优势和能力即使放在智能终端品牌商里都是稀缺的。

随着Q1小米库存基本回归至合理的“底部”位置,也随着Q2智能手机销售旺季到来,不排除小米在Q2存货逐步回升,为配合新品发布而提前备货,这对于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半导体行业库存降低,快速完成探底回升,都是利好因素。

所以说,小米率先确立盈利反转、存货见底,不但预示着该公司新一轮景气周期也有机会再次降临,也能为国内消费电子行业周期、全球半导体周期见底提供了强劲支撑,而三者共振时刻的出现,或已不远。

盈利反转,存货见底之后,小米会好吗?若仅站在投资角度,答案是肯定的。

道理很简单,短期基本面反转已确认无虞,中期有高端化战略落地与重视创新研发、“含科量”提升贯穿其中,广泛意义上的行业顺周期再临。

而秉持长期主义,紧捉国产替代大趋势,小米在业绩电话会上宣布将投资自研芯片视为公司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必须要做的长期战略,这样的决心绝不动摇;其在Q1财报中提到积极拥抱AI,拥抱大模型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4月已正式组建了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AI领域相关人员超1200人,占公司研发人员比例已超7%,小米已明确表示日后将积极探索更多AI的用户/应用场景,发挥小米自身技术积累和优势,以开放态度与更多合作伙伴开拓新机会。

正如民生证券研报所言,在轻量级AI模型助力下,智能硬件的能力边界将不断拓宽,有望在未来成为新的AI流量入口,在这一趋势下,智能音箱、手机等智能硬件的使用体验将大幅提升。笔者认为,如小米这一类拥有技术积累的AI智能硬件厂商,则有望借助AI模型提升硬件价值量,开启新一轮创新周期。

综合来看,小米长期的吸引力还是有增无减的,一旦涌现效应的出现,将会有机会使得小米“科技树”与“能力圈”进入爆发期。

声明:财经数据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财经数据
目录auth下缺少key.txt,请前往官网获取授权